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
简钰清, 徐琨璟, 王志芳, 黄志彬, 叶涛, 姜天姿, 程可欣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 (5): 884-896.   DOI: 10.13209/j.0479-8023.2023.038
摘要261)   HTML    PDF(pc) (3729KB)(174)    收藏
梳理2005—2020年期间的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研究, 聚焦国内外相关概念与内容, 整理目前的研究方法, 指出不足并提出未来展望。结果表明, 生态系统游憩服务是一个统筹性概念, 可以涵盖之前多个旅游相关概念, 适用于全域研究。现有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研究主要围绕“供给: 物质量及价值量” “需求: 游憩者偏好和需求预测”和“权衡: 供需关系、数理以及利益主体” 3个具体方向。当前“供给”的研究成果丰富且涉及方法多元化, 对“需求”与“权衡”方向的探索不足, 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概念认知和分类体系。基于此, 建议从概念内涵层面拓展生态系统游憩服务价值的内涵, 从研究对象层面拓展相关研究的普适性, 从研究内容层面深究形成机制, 从研究方法层面强化价值量测算和多源数据使用, 并提出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中的政策管理措施和规划设计手段, 进而引导可持续发展, 并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效益转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城市公园用户的情绪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以华南植物园和越秀公园为例
付宏鹏, 王志芳, 揭华, 王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6): 1108-112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092
摘要630)   HTML    PDF(pc) (4336KB)(158)    收藏
以广州市华南植物园和越秀公园为例, 分析公园用户的情绪特征, 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城市公园用户情绪的影响因子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公园用户的积极情绪相对较高, 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独立存在的。对于粗粒度情绪, 景观要素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方式; 对于细粒度情绪, 景观要素主要通过景观服务, 间接地影响用户情绪感知。不同类型公园中, 用户的不同类型、不同粒度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以对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并为城市其他类型空间使用者的情绪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县域景观特征管理单元划分方法——以武胜县为例
王志芳, 周瑶瑾, 徐敏, 付宏鹏, 王思睿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3): 553-56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80
摘要1045)   HTML    PDF(pc) (9168KB)(137)    收藏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景观特征研究多以大尺度为主且以自然条件为基础, 缺少实际管理意义的问题, 尝试从县域层面进行景观特征单元的划分, 并与现有行政管理单元相结合, 提出发展建议。依据武胜县30 m高程、坡度和土地利用数据, 将武胜县域划分为100 m×100 m的栅格网络, 利用 ArcGIS和SPSS进行二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武胜县可以划分为7类景观特征管理单元, 单元内部自然地理特征相似, 组间差异显著。将武胜县按聚类结果划分为较单一镇域、较单一村域和较复杂村域 3 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并分析较复杂村域的成因, 提出管理策略。最后, 从景观特征保护出发, 对武胜县 7 处建成区提出规划管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实践应用进展及趋势
王志芳, 彭瑶瑶, 徐传语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4): 773-781.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53
摘要1171)   HTML    PDF(pc) (589KB)(328)    收藏
在详述相关研究方向与方法的基础上, 归纳整理生态系统服务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向与价值。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主要包括4类——供给数理权衡、供给需求权衡、利益主体权衡和时间空间权衡, 相关的量化方法涉及客观和主观测度。这4类权衡已应用于目标设定、核心区划定、生态补偿和公众参与等不同的规划管理实践中。本文提出一个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规划实践应用框架, 并从数据共享、方法简化、过程交叉、尺度精细以及定量与定性结合等层面展望未来, 以期使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更加切实地指导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岭南乡村“海绵”措施的宏观归纳分析
蒋丹凝, 王志芳, 陈宇枫, 张子骄, 杨少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4): 873-88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23
摘要840)   HTML    PDF(pc) (7484KB)(165)    收藏

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及传统村落为着眼点, 分析并归纳岭南乡村传统海绵措施的类型及特征。首先提取各个村落与海绵措施相关的五大特征信息: 基于Google Earth航拍图, 记录各个村落的聚落形态和水系分布; 基于广东省30 m精度的DEM, 在ArcGIS中提取广东省的地形与河网、各个村落的高程并进行淹没分析; 基于地区降雨水平, 判断村落所在区位的降雨强度。然后, 对特征信息赋予特征编码, 将5个特征编码输入SPSS进行聚类分析, 对174个村子进行分层分类, 归纳每一类的特点和防洪优势, 总结得到岭南乡村常见的借势、缓蓄、利导、强排4种海绵措施。根据研究结果, 对未来岭南地区的防洪建设和设计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城镇化过程中陂塘景观系统的特征演变与成因分析
王志芳, 朱刚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4): 701-709.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60
摘要1133)   HTML16)    PDF(pc) (82593KB)(454)    收藏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研究区域, 以2000年和2012年的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指标等研究方法, 通过陂塘的数量、面积、密度、破碎度、分离度和连接度等指标来研究陂塘景观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规律, 以及城镇化建设与陂塘景观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水田、旱地、疏林草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指标来研究陂塘周边用地基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 在12年间陂塘显著削减, 数量由1906个削减为270个, 水面面积由175.9 hm2降至59.2 hm2, 数量减少85.8%, 面积减少66.3%; 2) 快速扩张的城镇化建设是导致陂塘景观荒废和消失的主要原因,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道路广场用地和旱地(待建设用地); 3) 空间分布上远离建成区的陂塘斑块存活率较高, 且保留的陂塘水面面积主要为0.1~1 hm2; 4) 大部分保留的陂塘景观利用价值低, 居住用地中保留的陂塘是最完整的, 也是最具有后续生态利用价值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现代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